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10月11日的重庆,夏天还没过去,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工作室里,韩世海正专注地调试着氦气硬盘开盘装置,全然不顾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水。这个形似生物实验室手术箱的透明装置,是他挽救存储数据的重要工具——橡胶手套隔绝外界干扰,在氦气环境中修复受损硬盘,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就在不久前,这位44岁的网络安全专家刚刚捧起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殊荣,为他二十余载的代码人生增添了一枚奖章。
跨界突围 百炼成钢成网络尖兵
在首席专家工作室里,记者看到摆放着韩世海一路走来的众多荣誉证书、奖状、奖杯,戴着厚厚镜片的眼镜,穿着朴素的工作服的韩世海对这些荣誉只是简单略过。
面对采访,韩世海坦言他的大学专业是热能动力,可以说与网络安全没有一点关系。而之所以走上这条路,全因自己的热爱。
韩世海读大学之时正值网络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痴迷的他自学了计算机知识。2000年7月,韩世海从重庆电力专科学校热能动力专业毕业,进入重庆电业局长寿供电局从事电力调度控制工作。他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用到了工作中,自主开发调度日报自动生成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至此,他开启了自己的“跨界之旅”。
2005年,电力系统首次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这次危机成为韩世海职业生涯的转折点。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毅然转战网络安全专业,从零开始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从大专到本科再到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韩世海以“一万小时定律”为指引,在数据网络构建、网络安全攻防领域深耕超过三万小时,完成从“蓝领”到“极客”的蜕变。2010年,长寿供电公司组建科技信息中心,他主动请缨完成数据网络架构升级;2014年,成为国网首批网络安全红队核心成员;2017年,出任国网尖兵部队首任队长;2022年,当选国网首批网络安全首席专家。
2020年8月2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攻击,让重庆1400多名考生的执业资格考试数据彻底丢失。公安网监部门联系了多家专业机构,均束手无策。关键时刻,韩世海带领工作室成员临危受命,利用自主研发的数据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连续奋战16小时,在上百亿条的海量数据碎片中,成功完成了数据重组。
而这样的“战役”,自2018年国网重庆电科院成立“韩世海工匠工作室”以来,已陆续参与300多次,为系统内外企事业单位挽回超10亿元的资金损失风险。
在技术创新上,韩世海牵头研制首套“存储数据高可靠救援关键技术及装置”,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提出主动免疫防御机制与逆向修复技术,获公安部“全国领先”认证。
薪火相传 在代码中延续工匠精神
韩世海的成长之路,是一条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奋斗之路。不过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成员。依托国网首席专家工作室平台,韩世海探索实施平台培养、轮训锻炼、实战练兵等人才培养方式,集中力量打造网络安全专业中坚人才队伍。
“你不要看韩老师现在少言寡语,但给我们传授技艺时却滔滔不绝,就怕我们没听明白!”团队成员高爽笑着说,在韩世海的精心指导下,他和杨峰在2023年的第二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工业互联网竞赛中,首次代表重庆市参赛就获得竞赛团体三等奖。
这是让韩世海比自己得奖更骄傲的事。多年来,韩世海培养技术骨干7人,输送国网红队队员6人,尖兵队员2人,培养省部级技术能手10余人;带领团队荣获“网鼎杯”“强网杯”等国家级竞赛荣誉20余次。
就在今年6月,韩世海带领团队牵头的《退役硬盘数据清除与资源回收指南》技术标准获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立项,解决了退役硬盘在传统处置方法上数据安全风险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威胁突出等问题,填补了国内外在废弃硬盘安全环保处置领域的空白。
截至目前,韩世海和他的团队已累计发现并整改系统漏洞500余项,识别重大安全隐患30余项,获国家原创漏洞证书30余项,牵头立项ITU国际标准2项,参与多项行业规范编制,出版专著《隐形战场网络安全防御之道》,并带领团队取得国家软件测试CNAS、CMA认证。
韩世海说,网络安全是场持久战,他将继续砥砺前行,让更多人成为合格的网络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