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10月12日,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迎来设立四周年。联想集团宣布,将基于其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推进的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打造业内首个“国家公园智能体”解决方案,旨在以人工智能赋能“伞护物种”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智慧保护,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中国首个以单一物种命名的国家公园,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传统的“人海”巡护与管理模式正在技术的驱动之下迎来变革。其中四川片区是核心区域,也正成为人工智能拓展生态保护广度与深度的试验田。
据介绍,目前,联想集团正稳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石棉托乌山、石棉栗子坪、茂县土地岭等多个站点数字化系统的人工智能智慧化升级。针对不同站点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创新需求,联想集团量身打造了业内首个国家公园智能体。与传统的数智化解决方案相比,国家公园智能体全面覆盖国家公园管理、巡护、科研以及公众等核心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打通各站点“数据孤岛”,通过集成数字孪生、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知识库与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构建起涵盖AI智慧管理、巡护、科研与科普的全链路能力体系,全面增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智能化保护能力。
该智能体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依托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多种野生动物物种的智能识别与动态分析,其中对大熊猫物种的识别准确率预计可达95%以上,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监测与栖息地评估;搭建AI三维地理仿真巡管系统,全面提升公园日常巡检的精准度、效率与作业安全水平;建设AI智能物种知识库,支持对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知识的精准检索与智能问答,助力科研与科普双向赋能;研发分布式AI大熊猫画像系统,通过“千熊千面”个体识别能力逐步实现对保护区内上千只野生大熊猫的身份识别与个性化档案管理,为种群动态研究与精准保护提供数据支撑。预计全面投入使用后,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公园综合管理效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推动保护工作向更智能、更精准的方向发展,为系统掌握大熊猫种群动态与栖息地变化、科学制定保护策略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首席市场官乔健表示,科技与责任共融,能够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图景。联想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协同创新,将有助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AI+”赋能生态保护范例,为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体系注入科技动能。
据了解,作为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战略成员单位,联想集团长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并致力于以技术优势解决该领域普遍存在的智慧治理、智慧监测及公众科普等需求,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贡献科技的力量。从2021起,联想集团在国内陆续打造以天鹅洲江豚智慧保护、“大江之歌”生物多样性科普、全民“追豚计划”、西宁野生动物园智慧解决方案、上海自然博物馆“用AI唤醒地球精灵”等一系列标杆项目,足迹覆盖从长江源、长江中游,到长江入海口全流域。在海外,联想集团利用其全球运营优势,在智利的鲁滨逊·克鲁索岛利用AI技术协助保护粉脚鹱等本土濒危物种,树立了岛屿生态系统保护的典范。